三門峽市市長范付中:以誠信建設助推城市高質量發展
新華信用鄭州8月18日電(記者李麗靜) 近年來,三門峽市牢牢把握社會信用體系賦能高質量發展這一主線,不斷提高全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,為創造高品質生活、實現高效能治理積極貢獻“信用力量”。三門峽市推動城市信用建設有哪些做法?在實現信用惠民便企方面有哪些經驗成果?未來的突破方向在哪里?記者就此采訪了三門峽市市長范付中。
問:在落實《河南省社會信用條例》方面,三門峽市主要做了哪些工作,成效如何?
答:條例實施以來,我市圍繞信用信息共享、分級分類監管、信用聯合獎懲、誠信宣傳等重點領域,持續精準發力,推動信用體系建設規范化、標準化、長效化。
為滿足日益增長的應用需求,三門峽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和“信用中國(河南三門峽)”網站建設不斷升級,已歸集信用數據3.2億條,覆蓋行政審批、行政執法、社保、公積金、醫保、公共事業、公共資源交易等重點領域,其中行政許可、行政處罰數據56.4萬余條,面向社會開放查詢,為信用監管和聯合懲戒提供了重要數據支撐。
在市場監管、生態環境、交通運輸、社會保障、稅務、海關等重點領域,我市將行業信用評價與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進行融合,對不同信用等級的監管對象采取差異化監管措施。同時,依托“大數據+信用”,推動公共用信息平臺與市招投標系統、政務服務系統數據要素的互聯互通,實現信用聯合獎懲的自動識別、自動比對、自動懲戒、自動反饋,構建“一處失信、處處受限”的信用懲戒大格局。
為了讓知信、守信、用信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,我市先后組織開展“誠信,讓三門峽更出彩;信用,讓生活更美好”和“《條例》進機關、進企業、進校園、進社區”等系列宣傳活動,并在全市組織動員文明誠信經營示范創建活動,3條商業街、10個市場、155家商戶、181家企業被授予“三門峽市文明誠信經營示范街(市場、商戶、企業)”榮譽稱號。此外,三門峽日報開設的“信用,讓三門峽更出彩”專欄為誠信宣傳再添新陣地。
問:在實現信用便民惠企方面,三門峽市有哪些創新舉措?
答:我們把信用體系建設作為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,持續拓展“信易+”應用場景,讓誠信市民和誠信企業獲得更多“信用紅利”。
“信易批”提升政府服務效能。全市42家具有審批服務職能的政府部門全面實行信用承諾制,對滿足條件且信用狀況良好的市場主體提供優先辦理、簡化手續、容缺受理、并聯審批等便利服務措施。目前,已歸集企業信用承諾18.5萬條,個人信用承諾1.8萬條。
“信易貸”解決企業融資難題。三門峽市普惠金融服務平臺對接了稅務、生態環境、市場監管等22個部門686項涉企信息,為企業精準“畫像”,消除了銀企間信息不對稱的痛點和難點。目前,平臺入駐金融機構29家,注冊企業1.3萬余家,發布金融產品176款,完成項目(企業)對接超過2000個,通過平臺對接發放貸款超過200億元。
“信用+金融扶貧”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。聚焦農村抵押物缺失、信用體系欠缺的實際問題,我市采用“政府主導、人行推動、多方參與、信息共享”方式,加快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。全市完成農戶信息采集及信用評定42.3萬戶,信用戶評定率98.3%,金融服務實現從“沒人管”到“多人管”“管到底”的跨越,探索出一條金融扶貧的新路子。
我們還在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上積極探索“信易租”“信易行”“信易醫”“信易閱”“信易游”等便民應用新場景,通過優先辦理、降低門檻、簡化程序、免交押金等形式激勵市民的守信行為,引領市民的新生活、新時尚、新面貌。
問:隨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走向“深水區”,三門峽市面臨哪些困難,又將如何破題?
答:當前,我市在城市信用建設方面還存在信息歸集共享不完整、聯合獎懲不完善、應用場景不豐富等問題。下一步,我們將持續貫徹實施《河南省社會信用條例》,圍繞打造“誠信三門峽”目標,繼續在平臺升級、體系建設、場景拓展等方面再發力、再創新、再突破。一是實施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升級工程。通過對公共信用信息、市場信用信息、銀行征信信息等社會信用信息的有效歸集和管理,進一步拓展全市信用信息應用,以數據智能驅動信用體系縱深發展。二是開展公共信用綜合評價行動。依托信用信息共享平臺,依法依規整合各類信用信息,充分運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,對市場主體開展全覆蓋、標準化、公益性的公共信用綜合評價。同時,進一步加強事前、事中、事后多領域全方位的監管力度,全面提高誠信意識和誠信水平。三是持續創新信用機制和應用場景。構建更加完善的“信易貸”“信易批”“信易行”“信易租”等信用應用機制,打造更加豐富的“信用+街區”“信用+企業”“信用+工程”“信用+金融”等應用場景,讓百姓切身感受到“信用使生活更簡單”,實現信用便民惠企,推動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。